包子三岁多了,上次拍是在两岁多的时候,这次见面,小子显然是不记得我了,但看得出还是挺亲近我的。
我知道这小子,是个活泼淘气的家伙,凭着经验趁他刚进影棚那会儿稍有些腼腆的时候,就抓紧给他拍了几张需要他配合的,一会儿等熟了后,就好难管控了。
虽然说影棚里面,传统的套路是肯定要孩子固定几种摆姿的,但是我不想过度使用这种套路,我还是希望能拍到孩子最真实最本我的一面。
这样可能会效率低一点,但是我希望带给孩子最轻松快乐的拍摄体验。
有时候可能家长会为孩子的不配合而抱歉,或者家长也因为孩子搞得不耐烦了,但是我倒不是很在意,这点我真的很有耐心,
但与其说是耐心,还不如说是我的一种执拗,一种观念上的坚持,如果要拍孩子,我绝对忍受不了,画面中那种不情愿的笑容和成人化的摆姿,
那还不如不要拍,曾经因为观念上的不一致,我也拒绝了不少要我提供服装、或者严格要求套路的客人。
拍摄的后半场,我是比较随性的,如果孩子不合作,而我又实在没有能力让他乖乖就范,我就认了,绝不会去强迫,
我会尽可能的去抓拍和连拍,为了出片,我绝不会太吝惜快门。
这样的即兴发挥,有时候可能画面不是很完美,但是孩子的表情、状态却很丰富,片子给到客人,孩子的父母还是很高兴的。
有时候我也在想,作为一种商业拍摄,我是不是太随意了点。
可是看广州的儿童摄影,我看到的是太多的套路,鲜有打动我的作品,
不像其他城市的儿童/家庭摄影,那么鲜活、有灵性,能给我更多的观看上的愉悦,
而且我也想起当时我为什么从事这行的原因,
就是不喜欢那种商业化太浓的儿童摄影,
广州那家No.1的儿童摄影连锁品牌,的确在品牌、管理和商业上做得很成功,
在全国也属前列,
但是,我的初心并非要像他们学习,要象他们那样做那种大生意,
而是从一开始就反感那种中规中矩、画面精致但是风格单一的儿童摄影作品,
记得前两年,和他们云端店的一个摄影师一起去上门拍一个客人,
接触过程,发现对方对摄影的理解,其实是非常狭窄和浅薄的,
是的,他们的制胜之道绝不是靠个人的技术和艺术,他们胜在系统,
可是单兵作战,或者没有固定的场景,就败下阵来,
所以,那场拍摄下来,客人就明白了我的价值,
这几年,广州儿童摄影,也涌现出很多工作室品牌,
这些之前其实也是一些个人的摄影师,
进入了儿童摄影这个市场,慢慢开起了店,
我看到从商业的角度,这几年的确在不断的进步,
用光、色彩、造型、道具、服装,
越来越像模像样,
画面也精致起来,
应该是迎合了不少客人对“大片”的口味,
但是我也能想象到,随着他们生意好起来,
作品只会朝着“质量稳定”这个方向发展,
就像06年我记忆中的一些婚纱外景摄影工作室,
一开始还有不少工作室有着自己的风格,
但是后来稍微一做大,就渐渐的影楼化了,
作品也不再会有出彩之处。
或许,这是对的,毕竟这也是一门生意,
公司要发展,艺术家也是要吃饭的,
如果你要赚钱,你所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的迎合市场,
于是,一切开始上管理,开始标准化
拍摄开始模式化,开始效率化,
不能否则其合理性,
但是,自己也时常提醒自己,
你入这行的动机,
所以虽然自己现在也面临成本的压力,
也租了影棚和工作室,
但是觉得,还是想坚持一点当时的初心,
即使是小众的市场,
只要坚守,坚持做内心对的,
总会有对的客人,
找到你吧。